脊髓受压症状

作者:zhang5  时间:2018-11-08 09:23:44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脊髓压迫症的症状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大约90%的病例首发症状是背部或颈部疼痛,其他表现有:胸部和上腹部的束带感,肢体无力、麻木或针刺感,鞍区麻木,跛行,排尿困难,尿潴留。

1.急性脊髓压迫症: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痪,各种感觉消失,各种反射不能引出,尿潴留等。

2.慢性脊髓压迫症:进展缓慢,通常分为早期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完全受压期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2.1.早期根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2.2.脊髓部分受压期

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同侧深感觉障碍及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良好,同侧损害节段以下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2.3.脊髓完全受压期

亦称麻痹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及椎管完全梗阻。

3.主要症状及体征:

3.1.神经根症状表现根性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根性痛是早期病变刺激引起沿受损后根分布的自发性疼痛,根痛有时可表现相应节段“束带感”,疼痛部位固定,咳嗽、排便等可诱发或加重,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加重或减轻;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可出现运动神经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出现肌束震颤、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病变水平有定位价值。

3.2.感觉障碍脊神经后根、髓内各种传导束受到刺激或损害均可引起感觉障碍。包括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分离等。根性疼痛最为常见且剧烈。根痛分布区早期常有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等,后期因神经根功能丧失而出现根性感觉缺失区。感觉传导束受压时出现受压阶段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在感觉减退平面的上方常有一感觉过敏带,代表脊髓受压阶段的上缘。一侧脊髓丘脑束受压产生对侧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障碍;灰质后角或脊髓丘脑侧束受损时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后索受损时产生受损平面以下触觉及深感觉丧失。

3.3.运动和腱反射障碍前根、前角及皮质脊髓束受累时,产生瘫痪、肌张力和反射改变。早期出现无力、持物不稳、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行走易疲劳等,后期则瘫痪。前根与前角的损害为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即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等;皮质脊髓束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其他下行传导束受损时为上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即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脊髓颈膨大部位的病变,即累及支配上肢的前根和前角,又累及支配下肢的皮质脊髓束,从而产生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圆锥与马尾受压时均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压迫所造成的瘫痪一般为截瘫与四肢瘫,单肢瘫少见,偏瘫更少见。

3.4.括约肌功能障碍

早期表现为排尿急迫、排尿困难。多在感觉与运动障碍之后出现,渐为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最终大小便失禁。脊髓圆锥部位病变,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病变在圆锥以上时,由于膀胱呈痉挛状态,患者有尿频、尿急、便秘。病变在圆锥以下时,膀胱松弛,产生尿潴留,呈充溢性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失禁。

3.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T2~L2的灰质侧角内有交感神经细胞,骶段内有副交感神经细胞,当受压或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时,出现多汗、无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没有寒战及立毛反射等,常伴有双下肢浮肿、腹胀,皮肤潮红、受损部位体表温度增高。C8~T1脊髓灰质侧角睫状脊髓中枢损害时,出现Horner征。

3.6.营养障碍

出现于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之后,皮肤干燥,皮下组织松弛,指(趾)甲干枯无泽,增厚或脱落,关节常呈强直状态。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