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口糜的治疗方法

作者:养生小编  时间:2017-01-09 14:47:43  来源: 大众养生网

经行口糜的出现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类型,它是在多个病因的作用下形成的疾病,发生之后死亡率特别高,是大家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为了提升存活率,必须要积极的发现病症,并且进行治疗,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经行口糜辨证施治

 

提要:每值临经或经期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口舌糜烂,经净渐愈者,每月如期反复发作者,称为“经行口糜”。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其病发于口舌,大多因于热而发。临床辨证有阴虚火旺,热乘于心者;有胃热熏蒸而致者。西医之口腔炎、糜烂、溃疡。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邪热为患,或阴虚火旺,心火内炽,或胃热炽盛,或湿热熏蒸,使火热上炎而致。

1、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情志化火伤阴,或热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乘经行营阴偏虚之际,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2、胃热炽盛:素体阳盛,或饮食失节,偏嗜辛香燥烈,使胃热炽盛,经行之际,冲气偏盛,以至胃热挟冲气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3、湿热熏蒸:素体脾虚,起居失宜,水湿不运,郁而化热,或饮食失节,偏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湿热熏蒸,发而为病。

二、【辩证施治】

本病多为热证,治疗以清热为大法法临证时根据不同证情,分别施以滋阴降火,清热泻火或利湿清热等法。

1、阴虚火旺:

「主证」 行经之际,口舌糜烂,伴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

「病机」 阴虚火旺,上乘于心。

「治法」 滋阴降火,导热下行。

「方药」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生地 玄参  麦冬

本方为知柏地黄丸加生地、玄参。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黄柏、丹皮清热凉血;知母滋阴降火;生地凉血养阴;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泽泻、茯苓导热下行。诸化合用,共凑滋阴降火,热下行之功。

2、胃火炽盛:

「主证」 经行之前或正值经期,口舌生疮,糜烂,口臭,伴见一组里热⑻之症。

「病机」 胃热炽盛,上乘于心。

「治法」 清胃泻火,导热下行。

「方药」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凉膈散(《和剂局方》)

          生地 木通 生甘草梢 竹叶 大黄 朴硝 山栀 薄荷 黄芩 连翘 丹皮

方中生地凉血养阴;大黄、朴硝清热泻下;山栀、黄芩、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木通、竹叶导热由小便而出;薄荷内清外疏。诸药合用,具有清胃泻火,导热下行之效。

3、湿热熏蒸

「主证」 经行之际,口舌糜烂,口唇疱疹,脘腹胀满满呕恶,大便溏臭。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湿热熏蒸。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  土茯苓

方中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芳化湿浊,宣畅气机;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川贝母、射干泻火散结;滑石、茵陈、木通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之功。

 三、【食疗单方】

1、阴虚火旺食疗方:1.生地50克、鸭蛋2枚、冰糖适量,先将生地用水泡半小时,鸭蛋洗净后与生地共煮,蛋熟后去壳,再入生地汤煮片刻,加冰糖调味,食蛋饮汤。其方具有清热生津、养血凉血的功效。2.取西瓜一个,去籽取汁,频饮。其方具有清心利尿作用。

2、胃热熏蒸食疗方:1.丝瓜500克,切段,鲜姜100克切片,加水共煮2小时,饮汤。其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2.鲜竹叶(干品减半)、石膏各30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先将石膏煎煮20分钟,加入竹叶同煎10分钟,取药汁,加粳米煮粥,熟时加糖搅匀食用。其方具有清热泻火功效。3.马鞭草3O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其方可清热解毒,亦适用于阴虚火旺而致经行口糜。

 

临床治疗 辨证施治 个人经验 仅供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  编辑

很多人在得病后也未能做到及早治疗,这是很不应该的,了解经行口糜的治疗方法并抓紧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